这是一场奔放而纯粹的民族风婚礼
来自于一个实实在在的苗族姑娘
和一个实实在在的汉族小伙
我们以此作品
送给这一对自由而浪漫的灵魂
没有特定喜好的民族元素、也没有特定的地域范围。他们包容地欣赏每一种带着沉淀感的民族文化,喜爱每一种斑斓美丽的民族符号,他们希望可以用更融合的形态,尽量展现更多元的民族文化元素。
当我们去捕捉这对新人所要求的“民族风”的时候,其实很难从现代的城市与国家当中寻找灵感,因此我们把目光聚焦在800年前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帝国——作为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地方,它地处地中海沿岸,西部紧邻欧洲大陆,南侧与有着丰富阿拉伯文化的埃及接壤,东侧不仅仅是波斯文化的繁盛之地,更有来源于中国的中原文化。正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吸收并承载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逐步形成了一个多文化聚集的城市风格和风貌。
虽然这样的面貌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为了能过让这场婚礼纯粹的去表现这种多民族、多文化共融的状态。我们最终决定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手,去探寻这些文化中最纯粹的元素。——摘自策划师陶陶·参赛演讲
他们要求的“民族风”,不仅仅是设计布置上的诉求。自由轻松、热情奔放,是雷雷与冯老师从民族文化中感受深刻,并被深深吸引的人文特质,也是他们特别想传递给观礼朋友们的仪式态度,所以整场婚礼在动线安排与沉浸式设计方面也格外的活跃自由。
一场极致的、自由而纯粹的民族风婚礼。
入口处的签到台以带有波斯风情的编织地毯覆盖,因地制宜,在树枝上缠绕色彩斑斓的流苏,在视觉色彩与空间层次上都显得十分丰富。在体验感上,设计了手环、纹身贴等互动小物件,让宾客可以更好的纵情于热情浪漫的现场氛围。
主仪式区的主体架构灵感来自消失的古希腊神庙建筑,采用了环绕式的中心台设计。既呈现了传统、丰富的异域感,又营造出随意、热烈的观礼气氛,传统、洒脱而不失特色。
合影区充满情调并极具娱乐性,整体设计由土耳其街头露天咖啡店衍生而出,以三个大型民族特色遮阳伞为主体,放置了新人与朋友们擅长的乐器,并搭配藤编工艺、彩绘陶盘等元素装饰,营造出一种仿佛身处于土耳其街头广场的沉浸感。
每一处设置都别有巧思。
为了与整场婚礼的风格呼应,我们摒弃了传统的甜品布置,改用了新鲜的瓜果,布置灵感来自于我国新疆的“大巴扎”。这样的设计既很好呼应了整场婚礼的民族感,也创造性的带给了婚礼现场十足的新鲜感。
新娘的手捧花同样充满民族风情,新意、灵动的加入了彩色羽毛的装饰和彩色编织绳的元素,温暖的色调下,带着一种洒脱的少女感。
新郎的胸花上,加入了恶魔之眼的元素。
恶魔之眼,又称为土耳其之眼。寓意为保护,是源于中东吉卜赛的巫术,人们相信邪灵的力量会和其相抵消,恶魔之眼可吸走外来者的邪气及妒忌心,把不好的东西阻挡在外面。
夜幕降临,色彩的装置在灯光下更是别有风情。据说,许多少数民族在举行喜事后,都要狂欢三天三夜。在狂欢中,想唱歌的在唱歌,想跳舞的在跳舞,有酒有音乐,有朋友有亲人。夜幕中,我们诠释着对“民族风”的另一种理解。用不同民族的庆祝活动、用不同手段的现代呈现方式。
用全部的热情,庆祝这一对新人结为夫妻。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在仪式设计上,我们也融入了很多民族传统习俗。比如源自新娘苗族的传统定情礼——系花带,新娘将亲手编织的花带给新郎系上,意味着我的心将只属于你一个人。
然而,每一对新人最想获得的都是像家里老人一般相守一生的幸福。交换戒指的环节,我们沿用了土耳其的传统习俗:由家中的一位长者送上戒指,戒指由一根丝带连在一起,长者会向新人询问问题,在获得双方肯定的答案后,长者将丝带剪断,新人相互佩戴。
现场,由新郎奶奶作为长者送上戒指。可能是由于紧张,奶奶忘记之前背好的问题,很可爱的笑了起来,望着新娘说:你爱他吗?新娘说:爱。又望着新郎问:你愿意娶她吗?新郎说:我愿意。
有爱的婚礼总是会有出乎意外、却又温馨浪漫的事情发生。
千里外
树叶安睡大地
星光下
我们悄然相遇
异域殊乡,同行并坐
猫儿眼,琉璃灯
系上花带寄情思的人
阑珊处,小木屋
芦笙鼓,钢琴旁,曲一首,话家常
/ RECOMMEND
多层流线型背景结构的设计搭配同色系花艺层次分明、立体 的空间设计既丰富了整个空间的层次感又带来了大气柔美的体验感同色系的运用使得现场整体构造落落大方而纯净中又增.....
READ MORE >“我没有办法带你去圣玛丽办一场婚礼但是我可以把教堂搬到我们的婚礼上”灵感来源于圣玛丽教堂,圣玛丽教堂是一座后哥特式建筑,它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已经有近千年历史,.....
READ MORE >每个人都是不同形状的性格,色彩鲜明而强烈,而后相撞融合, 成为彼此的完美爱人。明快色彩撞色搭配,剪纸风几何造型,抽象具有艺术美感。大块面色彩布艺和纸艺为背景融入.....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