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神从不倦怠,
她的信徒也会一如既往,
不断前行。
半年前,在喧闹车站的咖啡厅,Jan用略显生疏的汉语和爱人克之一起给我们讲述了一段简单的爱情故事,属于他们平凡却浪漫的生活。
Jan来自泰国,受外婆影响,她从小就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已经在中国已经生活了7、8年时间,学习语言和中华文化。克之是就读于北大的博士,他们相识在大四的考研自习室,最开始只是陌生的两个人在同一空间里学习,经朋友介绍认识。后来因为新娘来北大交流,便有了更频繁的联系,也有了未来浪漫的故事。
Jan在忆美纪的爱情作业中认真的记录着每一次见面的日子:
第一次见面,10月2日,在天津大学的校庆。
第二次见面,10月15日,在北大。
......
第四次见面后,11月12号,他向我表白。
第六次见面,11月21-22号,我们牵手走过五大道,这一天成为了确认恋爱的纪念日。
那天的雪柔软的不像话,天空中细小的雪花,像是冷风中跳跃的精灵,也像是我雀跃着的一颗心,只记得那天的暖光,都是你的模样。
也许是文化和语言的差异,Jan填写的爱情故事里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把相识相恋的每一个瞬间写的细致无比:一起参加朋友聚会、同游故宫、逛国博、在寝室做泰国菜......
深爱果然是藏不住的,即使无法清晰言表,依然在字里行间散发着感动着众人的温柔。
从交往开始,新娘在天津读书、新郎在北京读书、工作,他们经历了不太远但依然是异地的感情,似是缘分,更是有意,从此连接着京津两地的除了高速和运河,还有两颗彼此牵挂的心。异地的生活维持了两年,新郎每周六都从北京去天津,周日再回北京,从未间断。
克之温文尔雅,成熟稳重,Jan只身异国更是谨慎认真,面对爱情和婚姻,两个人无比真诚又小心翼翼。
维纳斯就这么注视着,两个理智的人,小心翼翼的靠近,无可救药的相拥。
“也许,我想要和你度过一生。”大胆的念头吓了我一跳,细细想过,这也许是最好的余生模样。
交往四年有余,他们步入婚姻,决定无论富有或贫困,无论快乐或难过都要一起度过。
婚礼的主题定为“融合”:两个地理坐标,两种文化背景,两种语言,两个灵魂......因为融合,方有此时此刻。
在这场婚礼中,蓝色与橙色的碰撞与融合,我们自然的演化为鱼水的结合,蓝色是湛蓝又无际的大海,橙色则是灵动又自由的锦鲤。在大海的尽头,还有一轮散发着暖与热的明日,它的光芒也是橙色最好的代表。
三者相互依托着依存,是自然界最和谐的画面。
它们相互交融又各不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出代表新生,预示两个人幸福生活的开始。
那一日,海也温柔,光也温柔,而你是温柔本身。
婚礼的logo取自曼谷的大皇宫和北京故宫,以简笔画的形式简单融合,而背对背相依而坐的新人悄悄牵手,在憧憬着未来的生活。
爱是生活中特殊的仪式感:两个人一起去逛博物馆,听爱人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许尚不完全知晓,但愿意学习;一起做不知道名字的饭菜,把饭菜吃到光盘,一起期待未来,然后携手走过人生的每一块路牌。
婚礼的筹备一波三折:新年伊始,疫情突袭,防疫工作让婚礼的举行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一边按计划筹备,一边思考各种“B方案”。年前一别后,我们本与Jan和克之约定南阳再聚,商讨婚礼细节,没想到再次见到克之已经是婚礼日了。
受疫情影响,玲珠远在泰国的家人无法到达婚礼现场,我们通过直播连线的形式来成全这场婚礼。从清晨新娘上妆开始,新郎的朋友便开始协助直播,远在泰国的亲人没有错过玲珠最美的模样,婚礼过程中通过直播进行敬茶改口的仪式,新人端着传统的中式茶杯,对着屏幕另一端的亲人改口叫爸、妈,这样的设计另新人感动不已。
单纯的直播婚礼流程并不罕见,但是通过直播来进行互动,包括敬茶改口、父母长辈致辞,不知道我们这场婚礼是否开创了国内婚礼的先河。
婚礼当天,气温突然飙升至40度,原本正常的直播设备在婚礼开始之前30分钟突然因为高温罢工了,那一刻忆美纪的小伙伴心里是有些沮丧的,生怕留下遗憾,酒店的工作人员迅速提供了冰块降温,婚礼仪式准时开始,整个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我们相信,这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Jan在婚礼现场用中泰两种语言讲述了与爱人在一起的感受,对父母的感恩,而Jan的亲友则在泰国齐聚,在当地准备了泰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为Jan祝福。在那个时刻,地球上有两个地方共同庆祝、见证这对新人走向新的旅程。
这场婚礼的意义将不囿于那一刻的惊艳与悸动,它会穿越时光,成为漫漫余生中的细微回响。这一抹炙热温暖的明媚橘和纯洁温柔安稳蓝将作为余味融入克之与Jan的生活,相伴此生,平凡且美好。
/ RECOMMEND